在能源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能源的有效管理利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建筑方面,建筑能耗相關的優化管理變得尤為突出。有必要對我國能源管理平臺的研發現狀及趨勢進行了個深入的探討。
首先我們應該區分與建筑能耗相關的兩個平臺,即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實時監測平臺和建筑物能源管理平臺。前者以統計建筑物的實時和歷史能耗為目的,旨在制定不同類型的公共建筑的用能標準,為政府制定建筑用能政策作指導;后者則主要關注一棟建筑物,旨在優化建筑物用能設備的的運行和控制,提高能效、降低能耗。而我們在此所討論的便是后者-能源管理平臺。
據專家調研了多家國內智能化企業及從事節能改造的企業的能源管理平臺產品,并與6家外國產品相比得出的結論,我們能夠得出以下的一些現狀:
第一,絕大多數國內能源管理平臺僅限于數據采集分析,而沒有診斷功能。
第二,在數據分析方面大部分國內產品的表達形式更多的與統計相聯系而不是為診斷與運行優化服務。
第三,國外的許多產品在診斷與優化方面也存在巨大缺陷,而在數據分析的多樣化方面國內外產品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在診斷與優化方面做出超越性突破對國內產品來說并非不可能。
第四,國內已有企業在開發診斷程序和節能控制策略,值得鼓勵與推廣。
結合以上現狀,對于能源管理的發展方向,顯然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過去所關注的提高HVAC中央系統的能效節約冷源和輸送系統能耗等無疑是正確的能源管理優化方式,但是按末端能耗需求供能將成為今后能源管理的方向。也就是說在建筑總負荷的組成公式中:Q=a1α+a2β+a3γ+a4θ+a5φ+Q6,更多的關注不同建筑物的特點所決定的參數a1-a5的變化與優化方案。
綜上所述,對建筑物實施能耗分區,實行按末端需求供能是今后能源管理的一個重要方向。并希望業界同仁共同努力做出貢獻。
滇公網安備 53010302000438號
滇ICP備17008681號-1